更新时间:
绵阳拥有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等国家级科研院所18家,国家级创新平台25家,全社会研发经费(R&D)投入强度位居全国前列。
针对目前的旱情,河南省水利厅于6月14日17时将水旱灾害防御(抗旱)Ⅳ级应急响应提升至Ⅲ级,并密切监视雨情、水情、旱情,科学精准调度水利工程,加强灌溉用水管理,细化落实各项供水保障措施,确保城乡居民饮水安全,最大程度减轻干旱灾害损失。
“课题研究不是‘自娱自乐’,必须对准建言协商议政的目标。”民盟上海市委会专职副主委曹阿民在总结讲话中抛出三项硬核要求:一是要紧扣中心任务。所有课题需对标上海“十五五”规划及2025年重点工作方向,贴近一线需求,聚焦实际问题,服务发展大局。二是要发挥专业特长。课题研究需基于团队专业背景,聚焦“小切口、深挖掘”,确保建议有深度、可落地。三是强化团队协作。整合盟内外专家资源,包括高校、基层委员会及社会力量,同时通过课题研究形成长效人才培养机制。
6月13日9时,国家防总针对广西、福建启动防汛四级应急响应,派出两个工作组分赴广西、福建协助指导;新增针对河北、内蒙古启动抗旱四级应急响应,并继续维持针对河南、山东的抗旱四级应急响应,两个工作组正在两省协助指导。
据介绍,全省夏收工作6月7日基本结束,夏粮丰收已成定局。夏播工作从5月28日大面积展开,截至6月13日,已播种面积7915.2万亩,夏播工作大头落地。初步统计,目前全省因旱不能播种面积323万亩,若未来持续无有效降水,夏播进度将会进一步放慢。
天河区政府表示,此次活动不仅为加强中外青年交流合作,增进理解和友谊搭建了良好的平台,也让更多国际青年了解天河、选择天河,相互深入了解、互学互鉴,共同参与到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与发展中。下一步,天河区将继续优化国际人才服务,通过多元化的服务载体,在开放发展中助力中外青年成长成才。(完)
“鳄蜥人工繁育的主要目的是放归野外,进而扩大野外鳄蜥的种群数量。”广西大桂山鳄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主任阳春生介绍说,保护区分别于2019年、2020年、2023年和2024年进行四次鳄蜥科学野外放归,共计放归鳄蜥115只。经跟踪调查监测,放归的鳄蜥总体状况良好,成功渡过了自主觅食、自主越冬和繁殖的三大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