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企业负责人包洪文介绍,他们构造冷链物流体系,有效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同时,还可以把农民的产品收储起来,保存再卖出去。可以实现双赢的目标,既有利于企业,也有利于农民增收,也有利于整个海南热带高效农业产业体系建设。
2016年,“人工智能”被写入“十三五”规划纲要;2017年,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2021年,“十四五”规划中,“新一代人工智能”列为科技前沿攻关的七大领域之一……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与体育宣传发展战略研究中心高端智库骨干专家、广州体育学院教授曾文莉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体育具有较强的杠杆效应,以体育赛事表演为杠杆,能撬动城市基建、旅游、文化等,激活体育消费热情,推动体育产业能级提升,而这个杠杆的原动力主要是运动员尤其是明星运动员。
在湖北省五峰三农客运有限公司驾驶员邓兰舟心中,劳模精神就是能吃苦、能吃亏、能干活,把自己的工作要做到最好、最透、最精。邓兰舟跑了近20年的农村客运,既当司机又当送货郎,义务帮沿途村民们带货,他说:“不管天晴下雨,我每天发车前必须仔细检查车辆,保持车辆的卫生,让人和车始终保证在最佳的状态,把每一趟的行程就当成守护家人的旅程。我觉得,这些小事看似平凡,正是劳模精神的体现。”(完)
要解决这一问题,放松税收征管并非良策,因为这不仅涉及税务机关工作人员渎职问题,也影响社会公平,毕竟各地税务机关征管力度不一,将影响企业公平竞争,有违全国统一大市场构建。
2024年,余杭以3355.67亿元、增长6.0%的成绩,将浙江县域GDP带向“新高度”,许多人士亦将其视作寻找浙江县域经济跃升密码的样本。在外部风险挑战不断增加的2025年,其如何延续经济高质量发展势头、发挥好“领头羊”作用,值得持续关注。(完)
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我国民营经济已经形成相当的规模、占有很重的分量。一是规模实力持续提升。截至2025年1月底,我国民营企业数量5670.7万户,是2012年民营企业数量的5.2倍,占全国企业总量由79.4%提高至92%以上。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24中国民营企业500强调研分析报告》显示,民营企业500强入围门槛从2014年的95.09亿元提高到2023年的263.13亿元;营业收入总额从14.69万亿元提高到41.91万亿元;纳税总额从0.57万亿元增加到1.29万亿元。二是创新水平持续提升。民营经济贡献了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涵盖了超80%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超90%的高新技术企业和独角兽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民营企业从2012年的2.8万家增长至42万多家,占比由62.4%扩大至92%以上;2023年民营企业500强的研发费用总额为1.05万亿元,超过了2012年我国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三是国际竞争力持续提升。2024年民营企业进出口总额达到24.33万亿元,同比增长8.8%,占中国外贸总值的比重提升至55.5%,自2019年起已连续6年保持我国第一大外贸经营主体地位;有进出口实绩的民营企业数量首次超过60万家,达到60.9万家,做到了“买全球、卖全球”。在民营企业500强中,一大批新生代企业家正在成长起来,逐渐成为中坚力量。这是我国民营经济进一步发展壮大的宝贵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