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城乡融合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在这方面,重庆积极探索,成果斐然。推动落实“一县一策”,开展小县大城、强镇带村试点,安排投入73亿元,实施125个区县城城镇化补短强弱项目,深化区县对口协同发展,全年推动32个产业项目、19.8亿元落地协同区县。实施“四进三回”行动(规划、科技、经营、资金进乡村和能人、青年、务工人员回乡),引育人才6万余人。完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体系,创新村庄经营,实现农村产权交易60亿元、村集体经营性收入58亿元。深化“万企兴万村”行动,11178家民营企业帮扶5919个村。推行订单生产、托管托养等方式,3.7万个农民合作社带动300多万小农户。
“我从未想过自己能从一名困于家庭琐事的农村妇女,成为被客户信赖、能独当一面的专业育儿嫂。”来自河北高邑县的王玉芬,于2016年参加了爱心月嫂培训项目,目前已在北京从事育儿嫂工作近10年,不仅改善了家庭经济状况,更找到了人生价值与尊严。在王玉芬的带动下,已有3位同乡女性陆续报名参加了爱心月嫂培训项目,其中2人已在北京上岗,1人回到当地做月嫂,月收入均超过6000元。来自山西省忻州市的李俏先,2019年从爱心月嫂项目结业后,回到家乡创办了家政服务公司,不仅带动更多忻州农村妇女掌握专业技能,也为区域家政服务专业化发展注入新活力。
“经过嫁接的番茄苗产量高,品质好,抗病能力更强。”穆瓦拉告诉记者。据估算,该技术能将番茄青枯病发病率从90%降低到10%以下,产量由近乎绝收提高到亩产五六千公斤,每亩增收约10万肯尼亚先令(约合5640元人民币)。“参加示范种植的农户都尝到了甜头,越来越多农户来咨询情况,中国农业技术正带领我们脱贫致富。”穆瓦拉说。
湖南是红色热土、革命摇篮。从湘潭韶山的星星之火,到郴州沙洲村“半条被子”的军民鱼水情,再到“精准扶贫首倡地”十八洞村的时代担当,红色精神始终流淌在三湘儿女的血脉中。
同时,市场监管总局还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协调管理作用,加强行业自律;鼓励社会公众积极通过各种渠道举报侵权假冒违法行为;加强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和正面引导,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监督的良好氛围,构建起行业组织、企业、媒体、公众参与支持知识产权执法的工作格局。
2023年7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四川考察时指出,四川要发挥高校和科研机构众多、创新人才集聚的优势和产业体系较为完善、产业基础雄厚的优势,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
自2018年获批成为全国跨境电商综试区以来,珠海跨境电商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进出口规模6年增长194倍。2024年,珠海跨境电商进出口330亿元,同比增长16.9%,增速居珠三角九市第一。依托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跨境电商创新产业园,探索珠港澳跨境电商合作新模式,打造“珠海+横琴+港澳”跨境电商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