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针对目前的旱情,河南省水利厅于6月14日17时将水旱灾害防御(抗旱)Ⅳ级应急响应提升至Ⅲ级,并密切监视雨情、水情、旱情,科学精准调度水利工程,加强灌溉用水管理,细化落实各项供水保障措施,确保城乡居民饮水安全,最大程度减轻干旱灾害损失。
河南省气候中心6月12日8时发布干旱橙色预警,根据最新气象干旱监测显示,安阳、鹤壁、焦作、开封、洛阳、漯河、南阳、平顶山、濮阳、商丘、新乡、信阳、许昌、郑州、周口、驻马店等16个地市72个国家级气象站监测到气象干旱达到重旱等级以上,并已持续10天。据天气部门预报,6月24日之前,全省将维持高温晴热天气,虽然部分时段有分散对流性降水,但无法有效缓解旱情。
在重点商圈格局之下,重大项目、优质项目也可以跨部门协调用地规划,旨在让商业用地连片成势,同时,消费也并非只有商圈这一形态,公共用地、文化场所也可以和消费场景跨界融合,打造出“博物馆+咖啡厅”“体育场馆+主题市集”等跨界场景。
“远看像要饭的,近看像捡煤炭的,仔细一看是边检站的。”这句曾经在同事间流传的玩笑话,真实地道出了边检人的艰辛。煤炭码头旁临时搭建的棚屋就是食堂,刚洗净的碗筷转眼间又落满煤灰;炊事员需要去码头捡拾木头当柴火;民警们想要洗个澡,得走上好几里路。徐清山笑着对记者说:“那时候,煤灰就像总也吃不完似的。”
“机器人餐饮服务”的快速发展,正深刻改变着文旅餐饮消费格局。对游客而言,景区内智能餐饮设备出品稳定、价格亲民,不仅解决了“美食难觅”的痛点,还因其科技感十足的外观成为拍照打卡的热门元素;于商家来说,一台智能餐饮设备可替代3名厨师,实现24小时无间断营业,大幅降低人力成本、提升经营效率;从城市发展角度看,300多个智能餐饮点位串联起“边玩边吃边体验”的消费链条,让各大文旅场所变身网红打卡地,有效拉动城市消费增长。
会场内此类科技应用成果随处可见。记者在其中一个展位看到,一辆汽车正被自动泊车系统停放至指定位置。目前,机管局正于港珠澳大桥香港口岸兴建2个自动化停车场,供今后来自广东及澳门的自驾转机或访港旅客使用。
5月1日上午9时30分,器材管理部门航标养护中心应急器材准备完毕;10时30分,中型航标船“海巡1620”轮完成航标应急器材的吊装,并立即赶赴作业水域;13时15分,成功完成了旧浮标的回收以及新标的抛设工作,及时恢复了航标效能,确保了航道的安全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