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近些年我们也能看到这些举措,中国推出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有不少是长期执行的制度性政策。比如为消除重复征税,营业税改为增值税;增值税基本税率从17%降至13%;个人所得税也通过扩大税率级距、增加专项附加扣除、提高起征点,实际降低了税负;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降至16%等。
“治理‘大数据杀熟’行为不仅有助于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和维护市场秩序,更为数字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制度基础。”陈燕红说,从法律层面看,有助于完善算法定价监管、明确经营者责任,填补算法权力治理空白,实现对消费者知情权与公平交易权的法治保障;从经济层面看,有助于消除差别定价引发的市场扭曲,维护公平竞争环境,遏制平台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攫取超额利润,促进产业链健康发展;从社会层面看,通过公正透明的价格监管,有助于重塑公众对直播带货平台及数字经济的信任,提升消费者参与度并降低维权门槛;从技术层面看,有助于推动算法透明度与可解释性建设,促进政府、行业协会和第三方机构等多主体协同监管,为算法伦理与技术合规提供支撑。
为应对关税冲击,义乌的一些商家积极调整策略,优化生产流程、减少备货和成品库存。产品哪怕涨价,依然有竞争力。但是,要让中国的外贸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还需要摆脱过去“外贸代工”“低价低质”的刻板印象,实现品牌化管理,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那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义乌又是怎么做的?哪些人在努力?
50岁的村民于凤英回忆着:“那时候玉米亩产也就1400到1600斤。而且自己翻地、播种、收割,跟多个服务方打交道,累得够呛不说,还经常被‘溢价’,成本下不来,一年到头也挣不了几个钱。”
“关税战”来袭,被称为“世界小商品之都”的义乌遭遇了正面冲击。近日,总台记者来到浙江义乌调研,走访了对美方市场依存度占比不同的多家外贸企业。面对美国的“关税大棒”,这些企业是否受到影响?影响几何?面对贸易壁垒,他们如何应对?地方职能部门又如何与企业携手共渡难关?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近日在北京召开2025年项目评审工作动员部署会暨压实依托单位主体责任工作会议,窦贤康出席会议并讲话时作上述表示。
一、有力增强消费活力。一季度,在汽车、家电、手机、电动自行车、家装等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带动下,全国限额以上单位通讯器材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家具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26.9%、19.3%、18.1%,增速分别比1—2月份加快0.7个、8.4个、6.4个百分点;文化办公用品类零售额增长21.7%,持续保持快速增长,仅此四项就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个百分点。3月份,汽车类零售额由1—2月份下降转为增长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