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截至6月13日,全省大、中型水库可用水总量40.48亿立方米,储量充足有保证,按照6月底前无有效降雨的最不利因素考虑,可放水7亿立方米用于抗旱灌溉;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大中型水库及河道供水正常,地下水源较充沛,能够满足抗旱需求。5月下旬以来,对全省98.72万眼农田建设灌溉机井和56.85万项灌排沟渠设备进行全面排查,及时修复损坏设施,确保抗旱灌溉需要。省财政近期专门安排3000万抗旱专项资金,支持各地开展抗旱工作。
临夏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姚廷杰认为,“牡丹 IP”的打造提升了临夏的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塑造了“魅力花都·公园城市”的形象。良好的城市品牌效应也有助于吸引外部投资,促进产业升级和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发展创造更有利的环境,推动当地在文化、旅游、农业等领域的对外合作。(完)
2025年,是中国同欧盟建交50周年。尽管塞尔内尔与中国的故事仅是欧中合作领域的一个微小事例,但体现出的却是欧中在跨越半个世纪交往历程中,推进务实合作并给双方人民带来巨大收益的时代特征。
省应急管理、农业农村、水利等部门成立由25个厅级干部带队的工作组和27个专家组,分片包市深入一线、深入基层,对各地水源调度抗旱播种、抗旱保苗等工作进行督促指导,及时协调解决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各地也积极采取行动,组织人员力量全面开展抗旱。
河南省气候中心6月12日8时发布干旱橙色预警,根据最新气象干旱监测显示,安阳、鹤壁、焦作、开封、洛阳、漯河、南阳、平顶山、濮阳、商丘、新乡、信阳、许昌、郑州、周口、驻马店等16个地市72个国家级气象站监测到气象干旱达到重旱等级以上,并已持续10天。据天气部门预报,6月24日之前,全省将维持高温晴热天气,虽然部分时段有分散对流性降水,但无法有效缓解旱情。
随着参与网球运动的人逐渐增多,中国网球的基础设施也在不断完善。纪宁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我们在做一个项目,在北京朝阳区规划一个‘大满贯网球文化公园’,将汇集所有大满贯要素。人们既能在此观看全球顶级赛事,也能在场地上训练和比赛。”纪宁说,这仅是一个案例,但从中可以窥见中国网球运动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也越来越专业化。作为体育产业的参与者与观察者,纪宁表示,不仅北京,全国各地网球运动设施也发展得越来越好。
伴随着生态环境变好,越来越多乡村也吃上了“生态饭”。在焦作博爱下期城村,经过5年生态修复,栽植果树、花木14万株,昔日废矿山变身“花果山”,8400多名群众受益。三门峡黄河生态廊道建成,带动沿途一些原本寂寂无闻的小村庄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化作可感可享的共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