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应创新跨地区产业协作机制,优化产业布局,有序承接东中部地区的产业转移。通过加强区域间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沟通与合作,推动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发展,形成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产业格局。尤其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应大力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通过加强成渝两地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协同发展、公共服务共享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推动两地经济社会的深度融合与一体化发展。同时,积极培育城市群,发展壮大一批省域副中心城市,促进城市间基础设施的联通和公共服务的共享,进一步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
活动以“AI赋能智造柳州英才汇聚共创未来”为主题。柳州市市长张壮在致辞中希望,各类人才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立足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主战场,聚焦人工智能发展大课题,积极投身产业发展前沿,大力推进技术革新、产品出新、业态创新,与柳州发展同频共振、协同共进。
智能设备制造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3.2%;制造业企业采购数字技术金额同比增长8.7%;全国企业采购机械设备金额同比增长11%;工业机器人制造、智能车载设备制造、服务消费机器人制造同比分别增长12.4%、26.5%和55.4%……这些藏在增值税发票数据里的“真金白银”,是新质生产力持续壮大的生动印记。
据介绍,中国已形成三代压水堆“华龙一号”“国和一号”自主品牌,开发了具有四代特征的高温气冷堆、钠冷快堆,以及小型模块化反应堆等先进核电技术。其中,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已全面进入批量化建设阶段,“华龙一号”在国内外已有7台机组投入商运、26台机组核准在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高温气冷堆、“国和一号”示范工程已分别于2023年、2024年底投入商运。全球首个陆上商用模块化小堆“玲龙一号”完成外穹顶吊装,预计2026年建成投产。
与会中亚国家外长高度评价同中国的高水平团结互信和中国-中亚机制重要作用,支持中方提出的周边命运共同体建设,将以六国元首西安峰会共识为指引,继续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问题上相互坚定支持,深入挖掘双方合作潜力,打造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建设新的里程碑。中亚各国将加强本国发展战略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对接,深化贸易畅通、产业投资、互联互通、绿色矿产、农业现代化、人员往来便利化等优先方向合作,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共同繁荣。共同打击“三股势力”和跨国犯罪,维护地区和平安宁。
当天,“山承在地人文,盒纳无限可能”——山盒国际公共艺术季开幕式暨方寸山当代艺术中心开馆展在UBOX桃蔓里创意艺术社区举办,这也标志着桃蔓里正式对外开放。本次艺术季汇聚国内外先锋当代艺术家,以公共空间为画布,展现艺术与城市共生的无限可能。
第一,台内务问题难解。近期“在野”党主导的台立法机构改革行动,造成“朝野”关系紧张、立法机构议事冲突频传;台行政机构提复议案让行政和立法冲突浮上台面,政党纷纷走上街头诉诸群众,政局动荡、人心不安。